毌字取名寓意_毌的意思
毌
-
毌拼音 guàn毌五行属 木
-
毌部首 毋毌繁体 毌
-
简体笔画 4繁体笔画 4
-
康熙笔画 4
- 毌字结构 单一结构
2、毌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uàn或同声调去声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毌字取名时应该避免与先祖长辈使用相同的字,如果家里先祖辈名字中带有毌字,晚辈一般都需要避讳用毌字取名。
guàn
古同“贯”。
古地名。
姓。
毌
wān
古通“弯”:“士力能毌弓。”
1.古同“贯”。
2.古地名。
3.姓。
[wān]古同“弯”:“士力能~弓。”
【唐韻】【集韻】?古丸切,音冠。【說文】穿物持之也。从一橫貫,象寶貨之形。 又【廣韻】【集韻】?古玩切,音貫。義同。通作貫。 又毌丘,地名。【史記·田完世家】宣公伐衞,取毌丘。【註】索隱曰:毌,音貫。毌丘,古國名。衞之邑。今作毌者,字殘缺耳。正義曰:《括地志》云:故貫城卽古貫國,今名濛澤城,在曹州濟陰縣南。又【字彙補】按《古音畧》貫高之貫音冠,本毌丘,複姓,後去丘爲毌氏。又作貫氏。魏有毌丘儉,今多呼爲父母之母,非也。據此,則毌丘氏當从沽歡切之毌字,不當从微夫切之毋字矣。其誤已久,不可不辨。 與毋、母俱別。
基本字义
● 毌
guàn ㄍㄨㄢˋ
贯穿。后作“貫”。《説文•毌部》:“毌,穿物持之也。”桂馥義證:“《蒼頡篇》:‘毌,穿也。’通作貫。”《集韻•换韻》:“毌,穿物也,通也。通作貫。”《墨子•備城門》:“疏束樹木,令足以為柴搏,毌前面樹。”孫飴讓閒詁:“毌,舊本作毋,今從畢校改。” 古地名。即“毌丘”,在今山东省曹县南。《史記•六國年表》:“(宣公)與鄭會于西城,伐衛,取毌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毌,音館。”按:《史記•田敬仲完世家》作“宣公與鄭人會西城,伐衛,取毌丘”。司馬貞索隱云:“毌,音貫。古國名,衛之邑。今作毌者,字殘缺耳。” 姓。《正字通•毌部》:“楊慎曰:複姓有毌丘諸姓氏……今分為二姓.日毌,曰丘。”《字彙補•田部》:“案《古音畧》,貫高之貫音冠,本毌丘,複姓,後去丘為毌氏,又作貫氏,魏有毌丘儉,今多呼為父母之母,非也。”其它字义
● 毌
wān ㄨㄢˉ
通“彎(wān)”。《史記•匈奴列傳》:“士力能毌弓,盡為甲騎。”司馬貞索隱:“上音彎,如字亦通也。”英语 [unknown: wu2? variant guan1?]
毌丘儉 毌丘